姬发

(前1087年 - 前1043年)
  • 别名:周武王
  • 相关历史剧:3部
  • 简介:周武王姬发,西周王朝开国君主,周文王次子。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,故得以继位。他继承父亲遗志,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,夺取全国政权,建立了西周王朝,表现出卓越的军事、政治才能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。死后谥号“武”,史称周武王。

(前1105年 - 前1046年)
  • 别名:帝辛,商纣王
  • 相关历史剧:3部
  • 简介:纣,又帝辛,中国商朝末代君主,子姓,名受或受德,商谥帝辛,周武王称其为“纣王”,明代文学小说《封神演义》则有称其为“寿王”,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他在前1105年-前1046年在世。
    帝辛是帝乙之子,有雄才,致力于用兵东南;牧野之战中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在距离朝歌(今河南淇县)七十里外的牧野击败商军,商帝辛登上鹿台,“蒙衣其珠玉,自燔于火而死”,商朝灭亡。《左传》称:“纣克东夷而陨其身”。

比干

(前1125年 - 前1063年)
  • 别名:
  • 相关历史剧:3部
  • 简介:子姓,殷商沫邑(今河南卫辉)人,殷商宗室,商纣时丞相,纣王三大忠臣之一,《论语》中称微子、箕子、比干为“殷三仁”。
    比干是商王文丁(太丁)之子,帝乙之弟,帝辛(纣王)的叔父,官少师(丞相) 。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。一生忠君爱国倡导“民本清议,士志于道。”幼年聪慧,勤奋好学,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,又受托孤重辅帝辛。从政40多年,主张减轻赋税徭役,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,提倡冶炼铸造,富国强兵...

姬昌

(前1152年 - 前1056年)
  • 别名:周文王,西伯侯,伯昌
  • 相关历史剧:3部
  • 简介:周文王(前1152~前1056),即殷商西伯(意即西方诸侯之长,《封神演义》演绎为西伯侯),又称周侯,周季历(周朝建立后,尊为王季)之子,姬姓,名昌,生于西岐(今宝鸡市岐山县)。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,男子称氏、女子称姓。故周文王虽姬姓,却不叫姬昌。“姬昌”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,后世因之,遂称文王为姬昌。
    商朝末年为西伯,故亦称“伯昌”。任用太颠、散宜生等能人,施行裕民政策,国力日盛,却为纣所忌...

姜子牙

(前1156年 - 前1017年)
  • 别名:吕尚,姜太公,太公望
  • 相关历史剧:3部
  • 简介:吕尚,姜姓,吕氏,名尚,一说名望,字尚父,一说字子牙,也称“姜太公”、“姜子牙”、“太公望”、“吕望”、“尚父”、“师尚父”。
    姜尚,殷商末年东海上(今山东省莒县东吕乡)人。周文王拜姜尚为师。周文王曾对姜尚说:“自吾先君太公曰‘当有圣人适周,周以兴’。子真是邪?吾太公望子久矣。”,故后人尊称姜尚为姜太公、太公望。周文王死后,周武王仍以姜尚为师,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败商军于牧野。《诗经·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