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侁

(? - 994年)
  • 别名:
  • 相关历史剧:0部
  • 简介:王侁字秘权,开封浚仪人。其父王朴,官至后周枢密使。王朴死后,柴荣以王侁为东头供奉官。历官蔚州刺史,云、应州兵马都监。雍熙三年(986年)春天,宋太宗北伐,东路主力大败,辽军乘胜攻陷蔚州、寰州等地。潘美与杨业护送云、朔、寰、应四州百姓内迁。这时杨业建议分兵应州,以诱辽军主力,再以千名强弩手扼守石竭谷口(今山西朔州附近),王侁讥讽杨业:“领数万精兵,而怯懦如此!”杨业只得自大石路直趋朔州,造成杨...

(? - 前1963年)
  • 别名:夏启,帝启
  • 相关历史剧:0部
  • 简介:启(?―前1963年),也称夏启、帝启、夏后启、夏王启,他是大禹的儿子,夏朝的第二任君王,前1978年―前1963年在位。
    禹死后,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,将其击败后继位,成为中国历史上由“禅让制”变为“世袭制”的第一人,自此,宣告原始社会结束,开始了奴隶社会,启是传统上被公认的中国第一个帝王。
    他放弃阳翟,西迁到大夏(今汾浍流域),建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)。
    此后,又通过甘之战,击败强有力的有...

伯益

(? - 前1972年)
  • 别名:
  • 相关历史剧:0部
  • 简介:伯益,嬴姓,名益,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。大业之子。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、赵国的祖先。
    相传益善于畜牧和狩猎[2],助禹治水有功,夏禹对舜说:“非予能成,亦大费为辅。”舜对伯益说:“咨尔费,赞禹功,其赐尔皂游。尔后嗣将大出。”因而被禹选为继承人。《史记》记载禹死禅让予益继位,但四方诸侯比较属意禹之子启,于是益禅让予启后隐居到箕山南麓。
    但据《竹书纪年》记载,禹死后由禹之子启继位,而益因与启发生争执...

太康

(? - 前1955年)
  • 别名:姒太康
  • 相关历史剧:0部
  • 简介:姒太康(前?年--前1955年):简称“太康”,他是夏王姒启(夏启)的长子,夏朝的第三任君王。
    公元前1958年,其父姒启病死,他遂即位。
    因不理民事,在去洛水北岸游猎时,被后羿夺去国政。
    公元前1955年,病死,葬于阳夏(今河南省太康县西)。

后羿

(? - 前1923年)
  • 别名:
  • 相关历史剧:0部
  • 简介:后羿,夏代部落东夷族有穷氏首领,“羿”通“夷”,夏朝东方一种善射的游牧民族,统称“夷人”,他们有一位首领即“羿”,羿成功杀死夏朝五位君主,篡位夏朝。推翻夏代太康的统治,不久因被自己的手下寒浞所杀。后羿射日,暗喻夷人首领羿射死夏朝数位君主,篡位夏朝,只有夏后少康一人幸免于难,最后唯一幸存的“金乌”---少康成功灭掉夷族叛乱,光复大夏,史称“少康中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