/

(约前2029年 - 约前1978年)
  • 禹(前?年--前1978年):姓姒,名文命,字高密,后世尊称为大禹,也称帝禹,为夏后氏首领。他是黄帝的七世孙、颛顼的五世孙。其父名鲧,被帝尧封于崇,为伯爵,世称“崇伯鲧”或“崇伯”,其母为有莘氏之女修己。
    相传,禹治黄河水患有功,受舜禅让继帝位。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时,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。十七年以后,舜在南巡中逝世。诸侯的拥戴下,五十三岁的禹王正式即王位,以安邑(今山西夏县)为都城,国号夏。分封丹朱于唐,分封商均于虞。改定历日称为夏历,以建寅之月为正月。又收取天下的铜,铸成了九鼎,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。《说苑》记载大禹“卑小宫室,损薄饮食,土阶三等,衣裳细布。”禹在位的第十五年,其子启王(启)继夏朝天子位,享年六十八岁。
   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,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。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、舜齐名的贤圣帝王,他最卓著的功绩,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,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。后人称他为大禹,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。禹死后安葬与浙江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,现存禹庙、禹陵、禹祠。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大都来禹陵祭祀他。

禹都城所在地

禹都安邑(今属山西省运城市)

  • 夏禹始都阳城(相传今河南登封告成镇),后迁阳翟(相传今河南许昌禹州),后迁安邑(相传今山西运城夏县东北)。
    远古时期尚未有明确的都邑概念。社会处于半畜牧游猎、半农耕定居的阶段,夏部族民随同首领以及族中壮丁迁移。耗尽当地的资源后便迁移他地,不常驻一处。夏后的居地称作“大邑”或“夏邑”,这是国家首都的原始概念。文献记载夏族首领先后定居大夏、夏墟、高密、阳城、阳翟、晋阳、平阳、冀、安邑、夏邑、斟鄩、帝丘、纶、原、老丘、西河、河南等十七处。

禹历史事件

禹历史人物

禹相关历史剧:

0部

说说禹

验证码